2024年11月2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4)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领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驻穗总领事及驻穗商会代表等与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与东盟人文交流论坛暨《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还得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的指导,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CSSCI)、《东南亚研究》(CSSCI)、《国别和区域研究》(CSSCI)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
论坛开幕式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研究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海洋史研究》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亚研究》主编、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振江教授出席论坛,并分别作精彩致辞。诸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广东在面向东南亚及持续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远意义,并且强调了在新形势下以东盟研究为抓手探索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必要性。各位专家学者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在此研究领域的持续深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研究员致辞)
冀祥德社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原则,这一原则在东盟文化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东盟国家众多,文化多元,通过“一带一路”,双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层面的积极实践。在此背景下,《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恰逢其时,重点关注了东盟各国文化发展的状况、深度解析存在的问题,把握东盟国家发展大势,聚焦东盟国家发展焦点、政策重点、理论热点,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东盟文化图景。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致辞)
罗林主任强调,深入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既是回答中国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服务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发展变化,更好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交叉特征,探索学科交叉路径,不断实现中国区域国别学的新发展、新突破。罗林主任指出,东盟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广东最大贸易伙伴。在新形势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做深做实东南亚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是响应党和国家区域国别研究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学校外语学科和区域国别研究发展重心和方向的明智之举。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李庆新研究员致辞)
李庆新研究员表示,“一带一路”与东盟人文交流论坛开坛以来,已经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东南亚,服务国家大局,推动国家、广东对外友好交往、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一扇窗口。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持之以恒的辛勤努力下,《东盟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也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在研究和传播东南亚文化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李庆新研究员相信,在广外领导的支持下,“创新团队”找准定位,瞄准目标,稳稳把握好学术方向盘,同舟共济,久久为功,一定能在东盟语言文化、区域国别研究中有更大作为。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振江教授致辞)
张振江教授首先对《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张振江教授认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能够多年持续做好蓝皮书这一标志性成果实属不易。《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具有创新意义,能够打破传统中美大国竞争的论调,以此作为了解东南亚文化政策的“抓手”。
(论坛学术研讨)
在学术研讨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学者,围绕东盟各国文化发展状况、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话题深入研讨,广泛交流,线上和线下会场气氛热烈。
蓝皮书系列著作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品牌之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编写的《东盟文化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了七部,2024年正值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该书的连续发布,为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了解,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线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