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论坛】平行论坛一:“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

2023.11.13

                                


11月11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3)平行论坛一:“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召开。来自11个单位的12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逾50位学者、业界代表、硕博士生参与讨论。


主题发言一:


本次平行分论坛第一阶段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主持。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经贸探索》执行主编陈伟光教授关注了西方针对“一带一路”的系列方案评估与应对,指出“一带一路”十周年以来,美西方不仅话语体系上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更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地缘政治经济方案,如蓝点网络行动、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重建美好世界、全球门户计划、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计划(G7)等。陈伟光教授从经济、政治、安全、外交、权力、领域和行动等七个方面整体分析了美西方一系列地缘政治经济方案的特点。他建议,中国既要警惕和防范美欧基建方案的排他性政治意图与动机,又应秉持开放包容理念,考虑与其开展务实合作。

陈伟光发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教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高质量协同发展基础、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报告。海洋经济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涉海制造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持续增强。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优势互补的海洋产业结构、发达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制度设计。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空间优化、海洋科技协同创新、海洋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向晓梅发言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校长万勇教授基于创新链,关注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治理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广东、香港、澳门都各具优势,但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协作”。万勇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创新链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治理框架及其适用性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治理的障碍、基于创新链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治理路径、基于创新链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治理的实现四个方面内容。最后,他提出了政府中心、企业中心和多中心并重的三种创新协同治理模式,以及“公转+自转”的互动融合机制。

万勇发言


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处高等研究院专职副院长余升国教授围绕以“两个基地”建设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讨论了“外资进入内地、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两个基地的内涵、海南自贸港打造成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问题以及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内容。他指出海南自贸港在政策、区位和资源上都存在巨大优势,但仍存在“二线管住”如何实现、基础薄弱的问题。未来,应尽快确立二线模式、落实“海南原产地”等相关制度,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夯实产业基础。

余升国发言


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黄庆安教授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科创共同体,探讨了共建“一带一路”科创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等内容。黄庆安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促进了科技人文交流、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和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未来,要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科创共同体的创新资源共享建设、创新人才交流建设和创新市场机制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科创共同体建设。

黄庆安发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江涛教授针对海上丝绸之路与双碳融合,围绕CCER碳交易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讨论,从气候问题严峻性、全球气候治理行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CCER碳交易优势四个部分展开报告。当前,全球气温不断攀升、生态系统退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呼吁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CCER具有与沿线国家适配度高、扩大碳市场参与主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优势。未来,聚焦新局势对绿色发展的新需求,宜从绿色双碳角度推动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将海上丝绸之路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

李江涛发言


主题发言二:


本次平行分论坛第二阶段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专职研究员邹嘉龄主持。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李文秀教授关注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贡献。整个演讲分为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构建对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的“一带一路”区域来源分解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的“一带一路”区域重点国家产业来源分解三个方面。她认为,一国是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节点,各国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网络的结,一国产业链竞争力本质上就是该国作为一个节点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她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区域对中国制造行业前向中心度贡献很大,而沿线不同区域和经济体贡献存在很大差异。

李文秀发言


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张丽围绕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能力建设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当前,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市场环境支撑。未来,应从产权理论能力建设、产权制度能力建设、信息和数据能力建设、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市场服务能力建设、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推动产权市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设。

张丽发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伟研究员基于南沙数字贸易平台服务“一带一路”的观察,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赋予全球经济治理新动能展开报告。他认为,从高水平对外开放内涵与特征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了政策的自主性、规则的兼容性、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市场的安全性。从南沙数字贸易平台的功能与意义来看,南沙数字贸易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以数字贸易加强国际间合作,确保了规则制度流程化。而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南沙自贸区的作用来看,南沙自贸区引领数字贸易流程新规则,密切了南沙与各国政府间的联系,促进了各部门的协作效率,通过数字化标准化流程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经贸治理水平。

刘伟发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分析工作处副处长莫武浪关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广东外贸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广东外贸取得的成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广东带来的机遇、推动广东外贸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三部分讨论。广东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持较快发展,出口更趋均衡发展,进口集中度提升。同时,对越南等东盟国家进出口快速崛起,水、空、铁路运输进出口显著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广东带来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机遇。他认为,未来应利用广东区位和经济优势,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加快产能合作;利用广东生产制造企业在资本、技术等要素上优势,提升供给水平,提高供应链韧性,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莫武浪发言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教授以海丝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广东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各具风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独特优势。而“海丝文化”是岭南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标志或文化符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未来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由山水共同体、史地共同体,向民俗习俗共同体、虚拟社区共同体、文旅综合共同体进一步发展,发扬海丝文化,促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文远竹发言


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张绍合教授以中国资本市场赋能“一带一路”发展为题,分中国资本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成果、问题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资银行持续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为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提供保障,有效服务了“一带一路”倡议。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仍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体系不成熟,投资风险较高的挑战,并存在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等问题。他呼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应该共谋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资本市场。

张绍合发言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回应国家需要,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与会学者围绕产业链、价值链、海洋经济与资本市场等前沿议题开展一系列观点分享与交流探讨,延续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86-20-36205613

联系传真   +86-20-86253521

联系邮箱   giis2009@gdufs.edu.cn

通讯地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邮政编码   510420

版权所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