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估计和动态演变分析——基于共同前沿与区域生产技术异质性的视角

2025.02.10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技术异质性;

摘要:

准确把握中国城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分布水平和动态演变,对缓解地区发展失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生产技术异质性构建共同前沿模型,采用两期合并生产技术法构建稳定的生产技术前沿面,有效提升了城市TFP测算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此外,进一步构建核密度估计模型和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城市TFP的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进过程和内部动态性,有效解决过往文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城市TFP测算中组间异质性导致的指数组间不可比问题。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地区的生产技术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缓解;(2)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其次为中部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升;(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内部动态演变是循序渐进的“拾级而上”,而非“跨越性”增长。

作者简介:

韩永辉(1986— ),男,汉族,广东佛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地,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政策;

张帆(1992— ),男,壮族,广东佛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朱超玮(2000— ),男,汉族,广东广州人,苏黎世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专辑: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数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F224;F299.2

期刊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期刊类别:二类B

附件:点击下载原文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86-20-36205613

联系传真   +86-20-86253521

联系邮箱   giis2009@gdufs.edu.cn

通讯地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邮政编码   510420

版权所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