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年,广东GDP突破14万亿、经济总量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广东如何“向上突围”,“新春第一会”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就此,我院副院长韩永辉教授接受了浙江日报的采访。
韩永辉教授表示,科技创新将引领产业发展。当今,产业竞争是大国角逐的主战场,而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经济第一大省的“新春第一会”,释放了三大信号
人勤春来早,“经济第一省”广东的早春格外热闹。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年,广东GDP突破14万亿、经济总量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广东如何“向上突围”,“新春第一会”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定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今年的重点方向是什么?答案是产业。
大会现场,“产业”两字被多次提及。潮新闻记者梳理,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讲话中,提到“产业”近80次。而在此前的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一词也出现多次。
“新春第一会”,广东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出最强声音:“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做出示范,勇挑大梁。”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广东信心和底气,来自三张“王牌”——
一是产业体系厚。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培育了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4,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2024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
二是配套基础强。广深佛莞等重点城市各具优势又相互协同,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上下游链条、产供销环节高度耦合。此外,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既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也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资源。
三是空间足够大。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召开的同一天,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下称《报告》),向外界公布了广东产业“家底”。
《报告》显示,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具体说来,包括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跃升、服务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调整期、积厚成势积累期、动能转换接续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新动能。”
抓重点:发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2024年,广东的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空中智驾让飞行更简单,智能驾驶网约车“说走就走”。
潮新闻记者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增长了31.2%,占全国的44%。与此同时,广东培育出一批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
在此背景下,广东在“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看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发展,是广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必须抢抓的机遇。
“科技创新将引领产业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韩永辉告诉潮新闻记者,当今,产业竞争是大国角逐的主战场,而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以佛山为例,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
“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零售营收已突破300亿元,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介绍。
调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
经济总量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这是过去的2024年,广东交出的成绩单。但也要看到,改革开放中率先起跑的大量传统产业,今年来也在承受压力。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认为,应该辩证看待这个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广东长期居于领头羊地位。但当处于深度调整期,广东影响也最大。
显然,认识到问题的广东开始换挡加速。在“新春第一会”,广东提出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
当天下午,广东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五个主题,举行了五场分论坛。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要塑造广东制造“金名片”,特别是汽车、石化、家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量。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