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再添凝聚力。我院副院长韩永辉教授受邀在《深圳商报》发表了相关评论。
韩教授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意义重大,有力推动珠江口西岸城市群深度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构建大湾区向西辐射的桥头堡。
以“桥”搭“侨”,以“新”连“心”!黄茅海跨海通道闪“靓”大湾区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 姚嘉莉)日落时分,晚霞满天,5座“小蛮腰”屹立海上,美轮美奂;夜幕降临,黄茅海跨海通道上已全线亮灯,形成璀璨的海上银河。12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再添凝聚力。
独一无二的美 5座“小蛮腰”屹立海上
经过4年多时间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以美丽、优雅、自信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该项目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起于珠海市平沙镇,终于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设置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双塔单跨)、黄茅海大桥(2×720米三塔双跨斜拉桥)2座主桥,隧道2座,互通4座,服务区1处,其中黄茅海大桥建成后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美是独一无二的。行驶黄茅海跨海通道沿线,可以观赏到“海上小蛮腰”、“五塔和谐音阶”、“TY型引桥墩”“白鹭共舞”“碧波游龙”等建筑景观、自然美景。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设计阶段,以建筑美学、绿色公路理念先行。通过区域环境和文化分析抽取“圆”、“柱”作为基本元素,追求简洁、优雅的建筑风格,结合桥梁功能需求以及结构力学特征,立足总体线形美学设计、桥跨空间比例设计、桥塔美学设计、主梁美学设计、主梁与桥塔美学融合设计五大方面,充分体现桥梁的韵律美、流畅美。同时,致力打造“最美绿色跨海通道”的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以及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项目最大限度地保存岭南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使线路拥有厚重而独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
七大技术创新 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
黄茅海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像这样的世界之最得来不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创新是一次次的博浪前行。建设者们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一又一个工程挑战,攻克了复杂空间变截面独柱异形塔建造、钢筋部品化和钢筋节段整体吊装、三塔斜拉桥静动力综合减振等建设难题,实现七大技术创新,包括首创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首创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桥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减震耗能装置,研发了全离岸海洋环境下TY型墩及大跨度钢箱梁施工技术,首次建立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等。
一次次的蹲守,换来一次次创新的成就感。塔柱施工的业主代表王亚东深有体会。他参与了高栏港大桥西塔、黄茅海大桥东塔和中引桥整幅式TY墩的“成长”过程,与管理团队一同攻克了柱塔“变截曲面”智能建造、混凝土质量、塔柱裂缝病害和内外防腐等难题。他告诉记者:“每次浇筑混凝土都是最关键的时刻,要在现场蹲守至深夜,但看到如今的成果,感觉值了!”
“大桥经济”带动“侨商经济” 构建大湾区向西辐射的桥头堡
技术上的创新带来速度上的提升,也将带来经济上的腾飞。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珠海至江门的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从珠海到江门及粤西地区时间将缩短约30分钟。它与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强化和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等联动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意义重大,有力推动珠江口西岸城市群深度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构建大湾区向西辐射的桥头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珠江学者韩永辉分析道,在共建特色产业园区方面,有利于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与珠海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依托江门侨乡优势和珠海自贸区政策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侨商经济”。在先进制造业、海洋经济等领域,江门台山可与深圳、珠海等城市形成“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等产业协作新模式,助力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