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

李青:立足区域战略合作新基点,加快畅通国际经济大循环

2021-02-05

 

近日,我院秘书长李青教授撰写的文章《立足区域战略合作新基点,加快畅通国际经济大循环》在《南方杂志》刊登,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转发。根据“学习强国”平台的统计数据,截至131日,该文阅读量近1000次。

文章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从中欧、中东和中俄三大伙伴关系,分析了中国立足区域战略合作构建国际大循环的机遇并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现全文转载如下:

面对“两个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阶段特征,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塑造新优势要重视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民经济循环效率和水平。”我国作为GDP达百万亿元级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遭受到重大冲击、逆全球化思潮高涨时,必须坚持“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基本原则,通过重视国际大循环塑造新优势,开拓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贸易合作,保持与欧盟、东盟和俄罗斯等重要贸易伙伴紧密合作,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立足区域战略合作构建国际大循环的机遇分析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不断巩固和利用制度优势,统筹全局,协调四方,致力打造配套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 为畅通国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在当前的区域战略合作基点上,中国紧紧抓住中欧投资渠道持续拓宽,不断加深与东盟的互补优势,巩固中俄高水平伙伴关系,在深化中欧、中东和中俄三大伙伴关系中,强化区域战略合作的三大机遇。

首先,中欧投资渠道持续拓宽,双边经贸关系全面深化。一直以来,受政治、经济等各类因素的干扰,中欧投资规模扩张乏力、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中国深化国际合作带来一系列挑战。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善其身,世界经济的复苏必须依靠各国通力协作、齐头并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为国际大循环的构建带来了重大机遇,它涵盖了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创新地通过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并为双方企业在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方面提供一致的高标准投资保护,全方位、深层次地释放中欧投资潜力,营造更加公平、开放 的投资市场环境,拓宽双边投资渠道,提升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 令中资企业能够更深入地扎根于欧洲开展本土化经营,也令欧洲企业能够更积极地加大在华投资规模,为进一步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展现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中国与东盟互补优势不断加强,亚太区域产业链融合度日益加深。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贸易严重受挫,但中国与东盟区域间贸易却逆势上扬,实现7%的增长,共同创造了双方互为第一 大贸易合作伙伴的历史性时刻。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与落地,中国与东盟十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一道,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与走在世界前列的区域经贸规则,通过消除关税障碍、推动地区内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深化区域内分工合作等方式,为加快形成国际大循环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中国需进一步激发新兴工业动能、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利用东盟成员国最具潜力的国内市场和低成本生产优势等资源,深化亚太区域间经贸合作和产业链分工, 推动形成亚太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新格局。

最后,中俄全面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睦邻友好关系续写新篇章。长期以来,中俄两国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升级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互利合作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双边战略协作关系的不断深化,给国际大循环新格局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同意合作条约》的自动续约、中俄科技创新年的顺利举办以及未来《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的最终落地,中俄将不断加深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合作程度,日益提高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和质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展示了两大经济体在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畅通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巨大潜力。

 

中国立足区域战略合作构建国际大循环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因而,我们要辩证认识国内和国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塑造正确处理好深化国内市场开放与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深化传统领域协作与拓宽新兴领域合作渠道三个方面的关系,全面提升后疫情时代的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畅通国际经济大循环,不断开拓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

第一,深化国内市场开放,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一是扩大市场开放,加速中欧两大市场的资金流通。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产业链,拓宽中欧两大投资市场渠道,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推动外资“引进来”,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鼓励具有发展优势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二是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商品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为转型点,加强与欧盟的制度建设合作,吸收借鉴欧盟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推动国内规则、制度、管理与国际先进对标, 以《中欧投资协定》为平台,构建统一的中欧双边投资制度,促进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顺畅联通。

第二,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强产能合作。逐步完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加快资本、技术、商品、人员等跨境流通,提高本国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中国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加强电商、物流、电力、汽车等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更高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二是加强以科技为支撑的规模优 势,增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深化科技强国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和新兴行业,加强科技支撑规模优势,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硬实力。

第三,深化传统领域协作,拓宽新兴领域合作渠道。一是强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传统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的建设,加快发展智慧油田,保障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战略资源;完善中俄边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加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中俄自贸区、沿边口岸货物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基地。二是拓宽新兴领域合作渠道,注入科技创新活力。联合组建科技创新基金,加强在跨境电商、5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提升在数字化和数字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助力中俄国际贸易的数字体系专业化运作,良性竞争。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20&ZD061)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李青,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博导

何珽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韩永辉:双边投资协定是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下一条:刘彬、明元鹏、陈伟光:守成国与崛起国的贸易摩擦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