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程永林:以特区精神为引领,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8-31

8月20日,我院程永林教授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了一篇学习笔记——《以特区精神为引领,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得到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主流媒体的转载。

程永林教授以特区精神为引领,对深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全国领先,也很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21ZDA097)的支持。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建立,秉承“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的精神,迅速成长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成为我国向全球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央明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央明确要求深圳先试先行,从经济中心城市向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突出的全球标杆城市迈进,深圳“引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01与时俱进的特区精神和时代担当

 

特区精神始终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特区精神”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又是历史演进、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1990年,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将特区精神高度概括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2020年,深圳以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为契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指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为基础,结合城市综合发展、理论实践、价值体系和时代要求,提炼出 “新时代深圳精神”,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作为特区不忘初心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弘扬“特区精神”,开拓者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与新作为。改革不会停滞,开放不会逆转。深圳市需要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特区精神,勇做新时代的开拓者。

深圳砥砺前行,积极参与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十四五”时期,深圳更为重视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问题,大力推进都市圈建设,以实现相互“打通、连接、融合、互动”,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对于碳达峰目标,深圳致力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设。当前在中美战略竞争和全球疫情冲击背景下,外部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核心技术短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等问题如何破解?应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稳产业链供应链,依托重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进而协调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深圳经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越发重要。深圳当前能否率先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具有战略意义。

 

02特区精神引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思想解放无止境,改革开放无穷期,特区精神引领深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98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2.7亿元人民币。到2019年底,深圳GDP总量达26927亿元,年均增长20.7%,总量增长近1万倍。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深圳仍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70.24亿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3.1%;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20年442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26%,出口总额连续二十八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全国领先,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连续取得佳绩。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在基础设施联通、深港澳合作、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示范先行,同时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举措,金融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八大板块逐渐形成,全面发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速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澎湃动力。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带动的发展提速,深圳有望进一步提升核心科技创新研究运用能力,建设完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带动建设世界级湾区贡献力量。

深圳国际金融中心实力强劲,前瞻性布局“金融+科技”战略。深圳市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科创企业众多活跃,金融业生态体系完整,场景应用等技术创新处于领先位置。目前深圳正加大力度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深入开展创新试点,支持金融业双向开放,金融业生态圈跃入发展快车道。根据2021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深圳跃居全球第8位。

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19 年,数字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合计增加值高达10155.5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权重由2012年不足30% 跃升至 2020 年的37.1%。

深圳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简政放权,缩减审批事项。2019 年为企业减负超1100 亿元,2020 年发布的“惠企16 条”,为企业直接减负逾600 亿元。全方位降低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用房及物流运输等成本。目前,深圳拥有商事主体为每千人247.3 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2020年,深圳还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全自动、零跑动和流程不见面的政务服务,不断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以特区精神为引领,深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与文化产业建设。深圳市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组织举办大型文创展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传播与科技手段结合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拓展中外文化交流内容。与时俱进的“深圳精神”既能够展现城市风貌,凝聚人心力量,又能引导价值方向,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向前行,实现特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坚实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简介

程永林,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叶凌霜,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条:吴雪莉:西双版纳象群迁徙给我们发出的重要信息


下一条:韩永辉:加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