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洪诗鸿:日本挑四大都市圈打造日本硅谷,能成功吗?

2020-08-16


近日,日本阪南大学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客座研究员洪诗鸿就日本总务省在714日发布的日本版硅谷的“国际性据点都市” 计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洪诗鸿教授认为该计划改革意义大于实际扶持效果。日本旧有行业壁垒难以打破,日本年轻人缺少创业空间使得该项工作归日本总务省管理。此外由于建立创新环境需改变商业生态催生了日本总务省出台此政策。如果想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要与国外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进行合作。

根据日本NHK报道,日本总务省在714日发布了日本版硅谷的国际性据点都市计划。

为改善日本的初创企业的商业生态,挑选四大都市圈作为重点培育特区,分别为东京首都圈(包括东京、横滨等)、中部地区都市圈(包括爱知县等)、关西都市圈(包括大阪、京都等)及福冈都市圈。

根据该计划,今后三年,日本将对以上四大都市圈提供制度和财力上的支持,吸引海外的优秀人才和资金,并由当地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等组成共同体一起打造初创生态圈。

 

01改革意义大于实际扶持效果

这项政策其实是去年6月份就已经开始面向日本全国招募愿意参与这个企划的城市,计划是挑选23个城市,结果最后由于报的地方比较多,选取了四个重点的重点城市,同时又加了另外4个准重点城市:札幌市、仙台市、広岛県、北九州市。

这则新闻在日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反而是海外比较关注。

这个计划是由日本总务省牵头出来推动的,日本国内很多人对资金的配置和实际效果是持怀疑态度的,创新政策的推动,的确是总务省的工作分工,但是实际上所有与创新或者扶持企业相关的政策的资金配套是由日本经产省一手操持的,这个政策的运作框架是由总务省出面推动各种政策的倾斜,或者是协调各种政策松绑,放宽行业的限制,但是具体配合执行的两个机构,一个叫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日本能源产业发展机构),是由通产省主管的,另一个是JST(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日本文部省主管的。

所以这个计划由总务省出面推动,改革含义要大于实际扶持效果。正如招标书上写的“Beyond Limits. Unlock Our Potential. (突破极限,释放日本的潜力。)”

日本的行政机构基本上是纵向联系,互相之间的横向合作非常少,所以有很多计划,资源重复浪费。创新计划自2009年以后各部门有诸多计划重复进行。

此次政策出台的积极一面,就是总务省牵头把几个相关的部委联合在一起来推动。另外制度设计、政策或制度改革,由总务省推动,的确有积极意义。

 

 

02旧有行业壁垒很难打破

日本各个省厅之间互不买账,而且管辖的利益团体以及站在背后的国会议员、政治联盟,为他们自己的利益互不相让,所以很多法律定得不合理,但合法。很多行业靠着既有的制度获取高额的利润。

我们知道,创新特别是初创企业的创新和成长需要行业打破原来的堡垒,为它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打破行业壁垒是根本性的变革,行业及部门保护严重的日本自我改革很难。

比如日本的无现金支付,或者说移动支付,远远落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国家。这是因为它的金融法案过于保护既有的银行系统和其他的金融公司的权益,所以互相之间不能信息共享,特别是移动通信服务企业无法参与结算服务和金融机构信息互通,严重阻碍了移动支付发展。

有人把日本无现金支付、移动支付比较落后的现象,归结于日本的现金使用安全以及方便等理由,而实际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对金融业的保护,对新的非金融企业,特别是通信行业从业者进入该行业的结算业务的限制,移动支付涉及3种法律,两个不同省厅部门管理,互不买账,要把这些限制彻底排除,形成一个很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日本的创业环境、整个商业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但缺乏竞争,年轻人难有创业空间。这也是原来主管产业发展的经产省、推动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创新政策的文部省,这两个工作需要划归给总务省来管的理由。

 

03建立创新环境需改变商业生态

传统上日本的科技和创新,主要都是由企业自身推动的,日本政府政策性的发展规划是在1995年才开始,这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来推动整个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由于美国在2004年通过了一个“创新美国”的计划,到了2009年,这个科学技术基本法做了调整,重点转向创新推动和对产业的扶持。配合政府2007年“创新2025”计划,各省厅有一系列的推动政策和预算,三年、五年或十年,所以各个部门缺乏针对性的创新计划争相出台。

创新政策最开始关注的是NIS(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即国家创新系统,国家支持创新的一些政策,或者是环境的扶持,但是企业并没有跟进。接着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推动产学研共同体的设立,以及模仿美国拜度法案把国立大学的研究专利开放供民间使用,但是这些最后效果都不明显。2017年日本的VC(风险投资)只有1952亿日元,而美国是9万亿日元,中国是3万亿日元以上。

而就在日本还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模式的时候,中国的中关村模式、深圳模式,让日本感到非常惊讶,这两年一大批日本的经济团体、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经产省的代表跑到中关村和深圳取经观摩。

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面临的不是单独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环境和整个市场的商业生态的建立问题,因此,这两年开始注重如何改善商业生态,也就催生了总务省去年出台这个政策措施,去年6月开始招募愿意参与进行这种试点改革的城市,结果一下子很多城市都举手,最后选定了四大城市圈,外加4个准重点都市。

 

04要与中国市场加强合作

这个政策能否得到预期的成果呢?

初创企业的生态有赖于整个日本的社会制度以及产业特点,除了各个省厅和各个利益团体、行业保护的这些问题之外,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解决,也决定了能否拥有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这样生机勃勃的初创企业的环境。

第一,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特别低,由于日本企业已经习惯了终身雇用制度,不管是资方或劳方都不愿意流动性太高,虽然法律已经允许解雇员工,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企业和工人都已经习惯了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不愿意流动。由于技术人员或者是有创业想法的人员很难流动,所以在这种创业环境下,人才不够。

第二,日本企业比较习惯企业内部研发,或者是和系列公司、子公司之间闭门研发,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针对日本国内市场,所以国际上的开放研发或者是形成一个互补和合作的气氛很少。现有的大企业、初创企业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目前缺乏这个习惯,初创企业寻找商家比较困难。

第三,日本的国内市场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市场,这和他们的商业习惯有关系,外商投资非常少,特别是制造业的外商投资是少之又少,那么,初创企业想要完成国际性商品的产品研发,或者想进入国际价值链,寻找国际商业生态环境,必须要有国外市场和国外的厂家一起来合作和推动,这方面日本又显得有一点欲振乏力。

因此这次的政策在推动初创企业商业生态环境方面,不一定能够立竿见影,但对这四个城市群的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应该会有一些刺激作用,特别是这四个城市群里的那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之间,利用这个合作平台,创新出一些新的产品和开拓国外市场是有可能的,日本的创新强项在于既有的成长或成熟市场的产品延伸,传统制造业磨合产品(一体化)产品上的创新,以及材料的细分方面研发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而在市场开拓和研发颠覆性的产品等方面,也许受国内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太擅长。利用这个机制继续在传统制造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虽然不是颠覆性创新,但还是有相当的实力和机会。

比如东京的精密机械、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或产品,中部名古屋周边的汽车电子和机械,京阪神清地区的半导体加工设备和半导体原材料,这些都是在世界上占高份额的领域,材料和设备是日本的传统强项,只要结合好当地产业特色,经过整合之后,再跟国外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进行合作,将会有很强的创新底蕴和机会,最终可能培养出特色创新都市,比如中国的深圳初创企业集中在硬件和通信业,北京集中在文化方面,杭州主要在电子商务等。

 

作者介绍

洪诗鸿,日本阪南大学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客座研究员

 


上一条:我院赖雪仪博士获欧盟伊拉斯谟+ “让•莫内项目资助


下一条:韩永辉:房地产市场中短期看好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