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

第四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分论坛举行

2020-04-23

11月9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第四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的分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15名相关领域的智库专家、知名学者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现场

我校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主持了上半场的论坛,并对到场嘉宾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专家们展开了精彩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杨开忠就“一带一路”与中国世界级城市主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现阶段需要正视两个基本的经济规律:第一,要平衡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内和国外的建设,处理好国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国际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要遵循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规律。我国需要统筹规划国内的全球化城市群,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谈到,一带一路提出后,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一带一路”是什么。结合这两个问题,他从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困境、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角色、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角色以及“一带一路”的治理路径四个方面做出了阐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就“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全球包容性增长的新模式主题进行了发言,提出现阶段的根本问题不是全球化出了问题,而是各国收入分配有问题。包容性全球化是建立在包容性发展或包容性增长概念的基础上,落脚点就是一带一路,它是践行全球包容性增长的一个试金石,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

复旦大学经济外交中心主任宋国友就“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善治的路径与挑战”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尤其是2017年之后来自大国的阻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相关领域的竞争凸显。但宋国友也提出,良性的竞争是一件好事,未来“一带一路”需要做实,尤其在学术研究层面,更应该落到实处。

《国际经贸探索》主编陈伟光就“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困境与中国作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机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因此同时也面临着制度的困境,包括治理赤字、治理失灵、治理失效、治理合法性不足等,多边制度持续遭遇挑战。未来,中国的应当通过坚持多边主义制度秩序,改善完善多边机制,明确自身的目标、角色和定位,尽可能多的提供国际公共品,并努力协调好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

在短暂的茶歇之后,下半场的分论坛讨论拉开了帷幕,我校云山杰出学者孙楚仁主持了下半场的论坛,并介绍了下半场的发言嘉宾。

浙江省高校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互联网与新兴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文革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和全球经济治理强调的不是地缘政治的控制,而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五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增长,但是现阶段的问题是这样的理念需要得到沿线国家甚至其他非“一带一路”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让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共同治理,实现“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推行。

赵龙跃就“一带一路”与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题进行了发言,提出对“一带一路”的含义要继续进行深究,“五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不是平行的,而是由三个层次递进的。其中,政策沟通一定要放在第一位,政策沟通不仅仅是政策,也包括了理念、规则、价值观,在政策沟通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第二个阶段,包括贸易、资金、设施的通,这是硬件、是手段。最后才能达到民心相通。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秋运就“产业治理的中国模式: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主题进行了发言,将一个国家的产业分成五个:包括国际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换到超车型产业、追赶型产业、国家战略型产业。并且将这五个产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产能国际化输出的重要基地。

孙楚仁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理论基础主题进行了发言。他首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是独立主权国家,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适用,因此需要从新的视角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可行性。他进一步论述了人是最关键的发展要素,政府或者政党可以通过重塑个体观念和行动重塑市场,并据此提出了新视角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上一条:第四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一带一路”与人文交流分论坛举行


下一条:第四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分论坛聚焦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