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再创南海研究新成果

2019-03-19

编者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唐丹玲教授团队系统开展了中国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的科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 “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分区特征”(Zoning of the U-bounda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2019年2月在《海洋学报》发表。研究首次以完整的南海U形海疆线作为对象系统研究其自然属性,展现了南海U形海疆线的水深分布特征和生态因子分布特征,并提出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将南海U形海疆线划分为五个区段的“五区间分法”。该成果为系统开展南海U形海疆线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开创性和重要实践意义。

成果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为系统开展南海U形海疆线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开创性和重要实践意义。

 

新闻报道:

唐丹玲团队南海研究新成果: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分区特征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唐丹玲研究团队曾于2017年发表《国界线和行政区线表示南海U形海疆线的地图》,首次提出了用“南海 U 形海疆线” 更形象、准确、完整、科学地称谓、表征中国南海的海疆线,获得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与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等合作,以“南海 U 形海疆线”为对象,进一步利用卫星遥感、GIS和现场数据系统研究其生态要素和分区方法。

 

 

1. 中国南海U形海疆线水深3D图(a.南海U形线上平面水深图,黑虚线表示南海U形线5区分法的分区位置;b.顺时针旋转30°3D图,紫虚线表示南海U形线5区的分区位置;c. 地形深度<500m的南海U形线的局部水深放大图)

首次整体展现了南海U形海疆线水深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海底地形的平缓、波峰、波谷、递增四大特征,提出将南海U形线分为东北、西北、东、西和南区五个区间的“五区间分法”,南海U形线地形为西北和南区两区的地形浅、变化平缓(<1000m),西区呈波峰分布(平均2303m),东区由南向北递增,水深超2000m;东北区呈波谷分布,水深最深(平均3535m)。

提出南海U形海疆线的“五区间分法”。西北区与北部湾盆地、西区与越东断裂、南区与曾母盆地、东区与南海海槽、东北区与马尼拉海沟地形构造相吻合。该“五分区”为南海U形线海洋环境的阐述方式和重点研究区域奠定了基础。

 

2. 中国南海U形海疆线(5区:西北、西、南、东和东北区)a.水深、2014年四季b.风速c.海表流场d.海表高度异常e.海洋混合层深度f.海表盐度g.海表温度h.海表叶绿素a浓度i.台风数(蓝、橙、黄、紫分别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黑色虚线表示南海U形线5区分区位置,折线图空缺位置表示数据缺失)

阐述南海U形海疆线海洋环境特征。南海U形线西北区和东北区海表温度温差大,混合层深度冬季最深春季最浅,西北区海表叶绿素a浓度冬季爆发其余季节呈对数分布,而东北区冬季区内中部略有增长;西区、南区和东区海表温度盐度季节变化小,海表叶绿素a浓度西区季节变化小,南区区内中部冬季增长明显,东区区内南部冬季小幅增长。西北区和南区(浅地形区)呈相似的季节分布。南海U形海疆线上的台风路径时空分布南北差异大,东西不均。南海U形线东北区的生态环境受台风“风泵效应”影响最大。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30968,41876136)、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海洋环境科学重大项目(2015HS05)、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017年度招标课题重大课题(17ZDA24)和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2017B030301005)的资助。

研究论文:

刘宇鹏, 唐丹玲*, 吴常霞, 葛晨东,2019.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分区特征[J]. 海洋报, 2019, 41(2): 14—30,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2.002

LiuYupeng, TangDanling*, WuChangxia, Ge Chendong, 2019. Zoning of the U-bounda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HaiyangXuebao, 2019,41(2): 14—30, 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9.02.002

论文PDF全文见: http://www.lingzis.com/journal%20article.htm

相关论文:

唐丹玲*,刘宇鹏,郝晓光,吴常霞,王素芬,殷宇威, 2017,国界线和行政区线表示南海U形海疆线的地图. 科学通报,doi:10.1360/N972017-00440.

Tang DanLing*, Liu YuPeng, Hao XiaoGuang, Wu ChangXia, Wang SuFen, Yin YuWei, 2017, A newly-discovered historical map using both national boundary and administrative line to represent the U-bounda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开拓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研究

本报讯(记者蔡敏霞 刘雷 通讯员徐海 刘宇鹏)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丹玲团队系统开展了中国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的科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分区特征”近日在《海洋学报》发表。

研究首次以整体的南海U形海疆线作为对象系统研究其自然属性,展现了南海U形海疆线的水深分布特征和生态因子分布特征,提出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将南海U形海疆线划分为五个区间的“五区间分法”。团队曾于2017年发表“国界线和行政区线表示南海U形海疆线的地图”,首次提出用“南海 U 形海疆线”的称谓,更科学形象地表征中国南海的海疆线,并获得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团队与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合作,利用卫星遥感、GIS和现场数据,系统研究整个南海U形海疆线的分区方法和生态要素,并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整体展现了南海U形海疆线的水深分布特征;根据海底地形的平缓、波峰、波谷、递增四大特征,提出将南海U形线分为东北、西北、东、西和南区五个区间的“五区间分法”;阐述了南海U形海疆线五个分区的海洋环境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各海洋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统计近70年的台风数据,得出南海U形线东北区的生态环境受台风“风泵效应”影响最大。以上成果为系统开展南海U形海疆线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开创性和重要实践意义。

 

转引自:https://mp.weixin.qq.com/s/gbhnatzF3RNwTGUjq6rMZQ

http://www.gdkjb.com/News_Detail.aspx?code=0101&id=720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一条:韩永辉: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广东创新要素的优势与短板


下一条:青年学者主讲云山学术沙龙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