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全球价值链研究 >> 正文
全球价值链研究

林桂军、何武:全球价值链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

2016-08-10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  

林桂军  

何武  

摘要:本文重点以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基  

础,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使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进口相对  

价来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贸易方式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特征和升级表现。本文的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主要采取了进口替代和战略性贸易相结合的政策推  

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二,虽然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  

和贸易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重要的  

驱动力。第三,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三个主要的结构性变化,一是各类企业的  

发展正在变得日益内向,其次是从2005年起装备制造业贸易开始从逆差转向顺  

差,三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更加依赖从国内采购中间品。第四,一般贸易和  

加工贸易均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升级的来源,而升级的主要动力是外商独资企  

业和民营企业,不能忽视的是,国有企业在升级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  

中外合资企业的升级现状令人担忧。最后,国内企业和一般贸易是造成中国装备制  

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偏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全球价值键;中国装备制造业;地位;增长特征  

DOI:10.13510/j.cnki.jit.2015.06.001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出达到4  

亿美元,大致是美国的2.6倍,日本的3.1倍,德国的3.4 倍。本土装备制造业约占  

 

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出的55.9%2009年本土装备制造业的产出开始超过美国、日本  

和德国。作为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贸易大国,2012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贸易额超过1.8  

亿美元,规模约是美国的1.1倍,德国的1.6倍,日本的2.5倍。2013年进口与出口分别  

8200亿美元和11300亿美元,占当年我国总进口与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51%  

由国家主导,近   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  

备。  

 

李克强总理在2015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  

林桂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029电子信箱linguijun@uibe.edu.cn;何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  

以装备制造业六大分类为统计口径。  

这些高段设备包括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  

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  

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  

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3-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告中,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设想,确定了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  

十大重点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  

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  

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  

 

在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方  

面,李克强总理在 2015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动铁路、电力、  

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后,我国仍基本沿袭改革开放前的建立独立、完整、现代化的国内装  

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所不同的是采取了更加多元的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  

展。总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政策特征是进口替代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相结合。这一政策体系有两个基本支柱,一是以关税和非关税行政手段保护国内产  

业,二是以产业政策为基础的瞄准重点行业和(或)产品(有时还可能瞄准重点企  

业),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优势,培育成长,最终形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用外资政策是以上政策体系的辅助部分。实际上,对我国利用外资影响最大  

的是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基础的外资进入审批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外  

资被分成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核心目的是  

限制那些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冲击和对社会发展有负面影响(如污染和高耗能)的  

外资,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目标的外资进入。所谓符合产业政策的外资主要包括两  

种,一是能够带来先进技术和替代国内进口的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提升  

国内的学习效应,弥补产业空白,而且不增加国家外汇总的支出。所以,这一类外  

资兼有进口替代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征。第二类是能够出口创汇的外资。引进这  

一类外资既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机,也兼有对国内产业保护的效应。具有战略性  

贸易政策动机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成功的关键是是瞄准具有  

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出口加工区措施给予优惠的政策,促进出口的增  

长。由于出口加工区与国内市场隔绝,所以客观上也能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  

促进类似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成长发展。  

以保护为基础的进口替代战略提升了国内市场相对于国际市场的利润水平,结  

果导致企业内向发展,国外企业也纷纷绕过保护壁垒,直接服务于国内市场。虽然  

我国国内市场巨大,为这些内向型企业规模上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保护导  

致国内生产成本高悬,企业出口能力低下,贸易存在逆差的风险。  

 

因此,依靠进  

口替代战略,我国是难以成为当今世界装备制造业第一出口大国的。  

现实中,我国进口替代战略缺少创汇能力的缺陷是由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来弥  

补的。加工贸易对出口所需的中间品和机器设备进口免征关税,出口直接面对国际  

市场价格。加工贸易的免税政策由于加工贸易区地域狭小,不能抵消进口保护对经  

济的影响,但是其体制独立于国内的进口保护、贸易经营权的歧视、垄断特权和价  

李克强总理主持的20153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关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和外贸体制的特征,参阅Lardy(1992)  

企业出口关键要看其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低成本劳动力和国内规模经济这两个优势。  

-4-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格扭曲(Lardy  2002),加之加工贸易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趋势,逻辑上应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重要的动力。但是,加工贸易也存在着  

很大缺陷,对其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口产品中国内附加值低,这是被  

批评最主要的方面。二是由于缺少服务业的支撑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不足,因此,  

 

加工贸易中全球价值链与国内经济只是狭窄的“点接触,一但劳动力成本上升,  

加工贸易能力便会向其他国家转移。  

 

三是由于加工贸易与国内经济的联系较弱,  

因此出口加工区被视为是国内经济的“飞地  

准确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所起的作用超出了本文的  

范围。总体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理由是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我国  

产业潜在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要赶上发达国家则必须依靠国家对重点产业进  

行支持,培育其形成国际竞争力。现实中,我国一些产业(如高铁、电力、汽车、  

飞机、船舶、风电等)在政府的长期支持下,正在开始形成国际竞争力。但是也有  

一些产业(如电子、电信、电子商务、工程机械等)主要依靠市场,由企业自主发  

展起来的。由于战略性贸易政策易受利益集团的“俘获,因此在如何确立重点行  

业或企业上难度较大。例如,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一些  

产能潜在过剩的竞争性行业(如钢铁、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也获得了重  

点支持。在评价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效果时,有两个事实值得深刻思考,一是我  

国的民营企业在出口中异军突起,二是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依据  

比较优势,瞄准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加工贸易区和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从而带动  

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的扩张。  

过去30多年来,全球经济正值生产垂直专业化蓬勃发展的时期(Baldwin     and  

Lopez-Gonzalez  2013)。由于进口的高保护和国内市场巨大的吸引力,许多外资绕过  

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进行I2P(“进口为生产)模式的生产,另外一些外  

资企业则被吸引到出口加工区中,进行I2E(“进口为出口)模式的生产。国内  

 

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卷入这两种模式的生产。为了给民营企业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  

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放宽民营企业准入行业的限制,落实国民待遇问题。  

 

这样我国装备制造业就形成了一个以建立完整、自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以进  

口替代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支柱,以利用外资政策为辅助,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  

要贸易模式,国有、民营、合资和独资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林桂军和何武(2015)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的升级态势和在全球价值链的  

地位,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快速的增长期,2002年到2011年我国装  

例如,根据Koopman等(2008)的估算,2006年我国制造业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只有18%  

见Morfesi2014)第5知识产权的地位:RCEPTPP比较,载于林桂军和Findlay《亚洲经济体一体化  

进程》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度报告。  

进口-生产模式也称I2P,指企业为生产在本地销售的产品进口中间品。进口-出口模式也称I2E,指  

企业为了出口,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  

一个系统地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限制的改革举措包括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2005229日。  

-5-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备制造出口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状态,出口出现降级的比重不到7%  

升级表现远超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仍然趋向出  

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的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  

位总体上偏低。本文将延续以上研究,在更微观层次考察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增长、升  

级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方面,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贸易方式所发挥的作用。  

文章其余部分的结构是:第二部分对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  

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中间产品的升级特征,第四部分  

分析我国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启示。  

二、我国各种类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2001年到2013年,本土和外商装备制造业均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2013年本  

土企业占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为45%,外资企业为41%,国有、外资和民营  

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分别为    9100亿美元、19700亿美元和     12500亿美元(图   1)。  

2005-2013年期间,三类企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9.6%18.7%32.9%,民  

营装备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  

图1  

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业产值与比重  

注:条形图为产值,纵坐标轴在左端;折线图为产值占比,纵坐标轴在右端。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2005年前,国有和外商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值份额存在  

此降彼升的情况,但是之后的近 10年的时间里,几乎不存在外商投资企业侵蚀  

国有企业国内产值份额的迹象。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  

外资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民营企业产值份额不断上升的同时,外资装备制造  

-6-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业的份额则不断降低。2001年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38%  

2005年以后,国有和外资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民营装备制  

造企业的产值份额持续提升, 2011年以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值占比开始稳  

定在 19%2013年外资装备制造业从 200554%的巅峰回落到  41%。民营装备制  

造业产值则从 2005年的14%增加到 2013年的26%。总结起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  

总产值主要由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主导,其中民营装备制造业的增长最为迅速。  

图2  

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进口平均关税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入世承诺计算,产品按HS96分类为基础。  

我国庞大的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和现存的市场保护是吸引企业专注国内市场的  

重要因素。总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关税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  

装备制造业大国,图 2是我国“入世时和入世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关税  

的水平。用出口额与产值比可以衡量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销和外销的比例 (见表  

1)。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只有 23.4%的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民营装备制造企  

业的出口比重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从 2005年的12.9%下降到  2012年的6.5%  

 

 

有、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的出口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模式。  

国有企业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外销占比14.7%,之后有所下降。外资企业的出口  

占比在2004年就达到最高,为58.7%,之后呈现波动式下降。合资企业的出口比重  

2005年达到最高,为  34%,之后开始下降。以上变化特征说明,可能是初期国  

内市场狭小的缘故,我国各类企业均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国际市场上,本土企业从  

只能获得民营装备制造业产值和出口2005-2011年的数据。  

-7-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这一过程中积累了经验。随着国内市  

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的内销比重  

不断上升。民营企业内销的比重最  

高,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  

2012年民营企业产量的 93.54%在国内  

市场销售。产品外销比例最高的是外  

商独资企业,但外销比例也呈不断下降  

趋势,2012年外商独资企业约  48%  

产量在国内销售。总体上,我国各类  

装备制造业企业内向型倾向较强,引  

领产品国际竞争的主要是外商独资企  

业,但其外向型的动力在不断削弱。  

与本土企业主导装备制造业产出  

表1  

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企业  

出口占产值比  

出口占产值比重(%  

总体  

34.2  

33.6  

36.5  

40.9  

41.1  

40.5  

38.4  

33.3  

25.7  

26.4  

24.9  

25.2  

23.4  

国有  

10.71  

11.35  

10.14  

11.73  

12.96  

12.08  

12.40  

14.73  

10.67  

10.18  

10.37  

10.04  

-  

民营  

 

外资  

42.69  

46.43  

46.64  

58.69  

52.08  

53.62  

53.37  

52.19  

45.51  

45.20  

44.17  

47.57  

-  

合资  

28.30  

29.27  

27.87  

33.54  

34.03  

32.66  

32.43  

31.16  

23.4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2.93  

11.65  

10.62  

9.38  

7.35  

7.24  

6.79  

6.46  

-  

 

 

-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工业企业经济统计年鉴》  

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的格局不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出  

口贸易主要由外商独资企业主导(见  

3)。2013年外资企业装备制造业产  

注:“表示该年数据不可获得。  

品的进出口为 9200亿美元左右,超过本土企业(约6800亿美元)近2500亿美元。  

合资企业的贸易规模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合资企业的生产主要服务于国内市  

场。尽管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由外商独资企业主导,  2005年后本土企业的出口增  

长速度最快,外商独资企业则在进口增速上领先。 2002年到2013年,本土企业装  

备制造业出口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   22.9%,略高于外商独资企业   22.0%的增长  

率,但2005年以后本土装备制造业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仍高达21.3%,远高于外商  

图3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进出口及占比(单位:%  

注:条形图为进出口,纵坐标轴在左端;折线图为进出口占比,纵坐标轴在右端。  

-8-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独资企业的 12.3%。同期外商独资  

企业装备制造业进口年复合增长率  

分别为   18.7%,高于本土企业  

16.2%的增长。同外商独资企业和  

本土企业相比,合资企业不论在出  

口还是在进口的增长上都相对缓慢。  

2005年起,我国装备制造业  

表2  

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  

合资  

-21  

累计贸易顺差  

本土  

-97  

独资  

-3  

本土  

合资  

-21  

独资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97  

-214  

-270  

-194  

-17  

-3  

-118  

-55  

-18  

0  

-39  

-3  

-10  

46  

-49  

43  

76  

127  

213  

399  

674  

947  

859  

907  

1101  

1259  

1378  

77  

256  

177  

414  

743  

525  

793  

1005  

1321  

1427  

173  

250  

556  

904  

1121  

1430  

1756  

2117  

2498  

655  

贸易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装备  

制造业贸易开始从逆差转变为顺  

差,而且本土企业逐渐成为顺差  

最大的来源。  2002-2013年期间,  

外商独资装备制造企业创汇的贡  

献最大,累计顺差高达  7780亿美  

元(表2)。大于本土企业的  6209  

305  

397  

1329  

2276  

3135  

4042  

5143  

6402  

7780  

349  

1140  

1665  

2457  

3462  

4783  

6209  

217  

309  

326  

361  

38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亿美元。但是 2012年以后本土企业的贸易顺差开始超过外商独资企业,  2013年本  

土企业顺差额达到 1427亿美元,超过外商独资企业的 1378亿美元,合资企业的贸  

易顺差为381亿美元。各类企业贸易呈现顺差在一定程上表明这些企业出口生产所  

需的投入主要依赖在国内市场采购。  

图4中国装备制造业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口和出口主要依赖加工贸易,其中出口尤其明显(见图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类似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定义,按照HS6位编码,将高端制  

造业产品和零部件分成73种,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以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由逆差转变为顺差。2014年我国高  

端装备制造业进口762亿美元,出口1036亿美元,顺差274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资  

企业和国有企业为逆差。  

-9-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4)。2003年加工出口占比高达  

82%。从长期看,加工出口占比呈  

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13年加工  

出口的占比降至  65%2002-2013  

年间,加工进口占比呈先升后降  

的趋势, 2013年进口加工贸易和  

一般贸易占比大致相同。从表 3  

可以看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贸  

易顺差几乎都来自加工贸易,  

2002年到 2013年,装备制造业加  

工贸易累计创造大概 2.5万亿美元  

的贸易顺差,而一般贸易累计逆  

差为-636亿美元。一般贸易经常  

呈现逆差的现象说明,一般贸易  

进口的投入除满足出口生产需求  

外,相当部分用于生产国内市场  

所需的装备制造业产品。  

3  

我国装备制造业按贸易方式的  

顺差情况  

贸易顺差  

累计贸易顺差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422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422  

2002  

-291  

-403  

-368  

-174  

-83  

-291  

-69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632  

1054  

883  

-1062  

-1235  

-1318  

-1233  

-885  

1937  

1179  

1598  

2249  

2617  

2336  

3032  

3404  

3478  

3322  

3116  

4714  

86  

6964  

348  

-118  

-190  

-78  

9581  

-1003  

-1192  

-1271  

-1044  

-636  

11916  

14948  

18352  

21830  

25152  

226  

408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注:由于贸易方式不只包含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故  

表2和表3中的顺差会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考察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贸易的发展情况。全球价值链生产以零部件中  

间产品跨境流动为基础,进口零部件中间品可以支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最终  

可能是我国演变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最终装配中心。向世界市场供应零部件中间品  

不仅增加了采购国对我国市场的依赖,而且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4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的进出口额及占装备制造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零部件出口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的比重可以部分地反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是在  

最终装配环节还是在中间品的生产环节,这一概念也被称为是显性价值链优势。  

从表2第(2)列中可以看出,2002年“入世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口  

占比经历了先升和随后不断降低的过程,反映出中间品在价值链上的优势在初期上  

升后呈现下降趋势,到  2013年中间品占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比重降至   23%的水平,  

而整机出口则占到  77%。从过去 10多年中间品占比的变化过程看,从    2001年至  

200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优势呈现向中间品出口转变的趋势,但是   2007  

后这一趋势开始减弱。总体上,虽然我国也向国际市场上出口大量的零部件中间  

黄灿(2014)借鉴AthukoralaYamashita2006)方法,筛选出308HS1996六位编码的零部件;参照他们  

的结果,根据装备制造业与HS对照表,从HS2002六位编码说明中选出包含零部件、附件字样,以及明显属于零部  

件范畴的HS编码,共计307个。  

价值链优势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优势是在产品的最终组装还是中间品生产上。一般的衡量方法是用一国  

中间品的出口占某一部门的比重同世界的平均出口占比相比。如果结果大于1,说明该国的价值链优势在中间品的  

生产上,如果小于1,则在最终组装上。通常人们认为中国的显性价值链优势在最终组装环节而不是中间品,Bald-  

winandLopez-Gonzalez2013)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从1995年到2009年出现了价值链优势从最终组装向中间品  

转变的趋势。详见BaldwinandLopez-Gonzalez(2013)  

-10-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品,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比较优势在最终装配环节。由于我国对中间品征  

收低关税,对最终品征收高关税(见图2),一般贸易中最终品的比较优势受到制  

约,企业更趋于进口中间品。  

4  

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出口及占整体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的比重  

零部件  

零部件  

进口额  

零部件装备  

制造业  

进口零部件  

占装备制造业  

产值比例  

进口零部件  

占装备制造业  

出口比重  

零部件占  

出口额  

装备制造业出口比  

(亿美元)  

(亿美元)  

进口比  

1  

451  

593  

2  

0.39  

0.43  

0.42  

0.42  

0.41  

0.39  

0.28  

0.30  

0.27  

0.27  

0.45  

0.24  

0.23  

3  

568  

635  

4  

0.45  

0.43  

0.43  

0.44  

0.47  

0.47  

0.40  

0.41  

0.39  

0.38  

0.55  

0.34  

0.31  

5  

0.170  

0.155  

0.168  

0.180  

0.170  

0.158  

0.118  

0.098  

0.075  

0.075  

0.102  

0.061  

0.054  

6  

0.496  

0.461  

0.462  

0.441  

0.414  

0.391  

0.308  

0.294  

0.292  

0.284  

0.410  

0.241  

0.22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862  

938  

1228  

1552  

1941  

1755  

2215  

1705  

2275  

4380  

2558  

2616  

1281  

1580  

1925  

1924  

2142  

1861  

2399  

4007  

2551  

2583  

资料来源:UNComtrade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开始转向主要依赖从国内市场采购零部  

件。表 4的第(5)列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占其总产值的比例,该指标可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出中对于零部件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  

2004年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但  2005年之后逐渐下降,2013年零部件进口占我国  

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只有 5.4%2011年为例外)。这一特征与BaldwinLopez-  

Gonzalez2013)分析得出的大国的制造业趋向国际化程度低的结论基本一致。同  

样,表 4第(6)列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占装备制造业出口总额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装备制造业出口中进口中间品的比重。可以看出,进口零部件占  

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出口的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占比从200149.6%下降至  

2013年的22.9%。因此,不论是进口零部件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占比还是出口  

占比,有明显的证据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海外采购零部件的比重呈现不断降低的趋  

势,国内市场成为装备制造业产业中间品采购的主要来源。  

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结构上的缺陷是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偏  

低,进出口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  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企  

业)占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为64%67%,本土企业占装备制造  

业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7%33%(林桂军、何武,2015)。  

下面考察一下不同类型企业在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贸易的发展格局。表  5和表6  

的数据显示, 2011年各类企业零部件的出口和进口额均达到顶峰,之后有所回  

落。总体上,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贸易中占比居于主导地位。  

-11-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2001年起,外商独资企  

业零部件出口占比就超  

50%2006 年进口超  

50%2013 年,外商  

独资企业出口占比为  

55%,进口占比为  51%  

所以,我国装备制造业  

零部件贸易的主导力量  

是外商独资企业。  

表5  

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出口及占比  

(单位:亿美元、%  

国有  

民营  

合资  

独资  

出口  

占比  

0.21  

0.19  

0.14  

0.12  

0.11  

0.10  

0.10  

0.09  

0.08  

0.08  

0.07  

0.07  

0.06  

0.06  

出口  

占比  

0.01  

0.02  

0.03  

0.04  

0.06  

0.07  

0.11  

0.15  

0.14  

0.16  

0.19  

0.19  

0.21  

0.23  

出口  

占比  

0.26  

0.22  

0.20  

0.18  

0.18  

0.17  

0.16  

0.24  

0.16  

0.17  

0.16  

0.15  

0.14  

0.13  

出口  

占比  

0.51  

0.55  

0.60  

0.63  

0.64  

0.65  

0.61  

0.50  

0.60  

0.58  

0.56  

0.58  

0.57  

0.57  

2001  

94  

3  

115  

129  

173  

226  

280  

335  

288  

542  

280  

382  

710  

390  

372  

379  

228  

329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12  

125  

145  

164  

189  

176  

189  

144  

171  

325  

169  

162  

165  

10  

28  

516  

53  

778  

87  

992  

131  

188  

324  

238  

365  

819  

494  

562  

657  

1258  

1078  

1104  

1022  

1329  

2456  

1479  

1494  

1607  

排在外商独资企业  

之后的是民营企业,虽  

然同外商独资企业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民  

营企业装备制造业贸易  

从较低水平迅速扩张,  

尤其是出口,  2013年民  

营企业零部件出口占我  

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  

口的比重达到  23%。从  

民营企业的贸易模式  

看,该类企业的出口对  

进口零部件的依赖程度  

较低, 2011年我国民营  

装备制造企业进口的零  

部件只占整体出口的  

11%。在全球价值链条件  

下,一个企业可能从国  

外进口初级的中间品,  

进一步加工之后再出  

口,此时,出口的零部  

件中进口成分的比重就  

高。因此,民营企业零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表6  

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进口及占比  

(单位:亿美元)  

国有  

民营  

合资  

独资  

进口  

占比  

0.28  

0.27  

0.21  

0.16  

0.13  

0.12  

0.12  

0.10  

0.12  

0.10  

0.11  

0.08  

0.08  

0.07  

进口  

占比  

0.01  

0.02  

0.04  

0.04  

0.04  

0.04  

0.05  

0.08  

0.06  

0.07  

0.07  

0.07  

0.09  

0.11  

进口  

占比  

0.33  

0.27  

0.27  

0.26  

0.22  

0.21  

0.19  

0.24  

0.20  

0.21  

0.22  

0.22  

0.25  

0.25  

进口  

占比  

0.37  

0.43  

0.48  

0.54  

0.60  

0.62  

0.63  

0.57  

0.61  

0.62  

0.60  

0.62  

0.59  

0.57  

2001  

157  

171  

194  

203  

205  

228  

237  

219  

229  

237  

421  

208  

195  

194  

5  

190  

171  

252  

333  

350  

404  

370  

505  

374  

499  

884  

566  

634  

670  

211  

275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4  

37  

449  

51  

688  

63  

953  

85  

1199  

1209  

1225  

1135  

1497  

2393  

1579  

1521  

1556  

100  

167  

116  

158  

291  

191  

223  

295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部件出口中进口比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营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加  

工的层次仍可能较低。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整机的进出口,  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  

贸易顺差总额为 3186亿美元,其中国有、私营、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的零部件贸  

易顺差只有 16亿美元。图 5是我国不同类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零部件贸易平衡情况。  

民营企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贸易顺差的来源;外资独资企业零部件贸易顺差  

-12-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图5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贸易平衡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图6  

中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方式占比  

和逆差在低水平交替波动;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零部件贸易则长期呈逆差态势。  

2014年,民营和外商独资企业零部件贸易顺差分别达到    363亿美元和  51亿美元,  

中外合资和国有企业零部件贸易的逆差则分别为 -290亿美元和-29亿美元,说明合  

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生产和出口上对零部件进口依赖程度相对更高。  

本文前面的分析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主要来自加工贸易(见图3),从  

6中可以看出,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的出口也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但加工贸易的  

-13-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2014年零部件出口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已经接近。从  

6中还可以看出,2005年后零部件加工贸易进口占比持续下降,零部件一般贸易进  

口额逐渐接近加工贸易进口,这一趋势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进口情况大致类似。  

加工贸易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贸易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一贸易方式  

的主体是谁呢?表 7和表8分别列出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下,不同类型装备  

制造业企业零部件的出口和进口情况。外商独资企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最大  

的出口企业群体,从表 7中可以看出,外商独资企业的零部件基本上是通过加工贸  

易出口的,但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中,  2014年加工贸易出口  

占比为 77%。根据以上图 6的结论,在样本时间里,我国零部件加工出口份额从  

2004开始呈不断下降趋势,从表7中可以看出,国有、民营、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  

的加工出口份额,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2004年之后,国有企业,其次为民营企  

业,加工出口份额的下降尤为明显。  

零部件进口方面,外商独资企业零部件的加工进口比重与加工出口比重相差不大,  

2014年加工进口的比重为75%,说明外商独资企业趋向于利用加工贸易的税收优惠组  

织出口。中外合资装备制造企业倾向选择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零部件,2014年加工出  

口的比重为54%,但加工进口的比重仅为47%。图6显示,我国零部件一般贸易进口  

比重不断上升,从表7中可以看出,除了国有和民营企业在零部件一般贸易进口方面  

保持较高的份额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般进口的份额。  

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加工贸易方面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2006年以前,国有  

装备制造业企业约50%的零部件出口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之后加工出口的占  

比不断下降,到2014年,零部件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降到24%,一般贸易随之成为  

国有企业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形式。民营企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口  

的第二主力,但是值得研究的是,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只是在2008年以前较多通过  

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零部件,2008年以后零部件加工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2011年以  

后,民营企业90%的零部件出口是通过一般贸易实现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  

表7  

各类企业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比重  

国有  

民营  

中外合资  

外资独资  

一般贸易  

0.48  

0.45  

0.49  

0.46  

0.47  

0.48  

0.61  

0.65  

0.64  

0.69  

0.74  

0.73  

0.76  

0.76  

加工贸易  

0.52  

0.55  

0.51  

0.54  

0.53  

0.52  

0.39  

0.35  

0.36  

0.31  

0.26  

0.27  

0.24  

0.24  

一般贸易  

0.90  

0.89  

0.67  

0.74  

0.79  

0.81  

0.86  

0.72  

0.86  

0.86  

0.90  

0.90  

0.90  

0.90  

加工贸易  

0.10  

0.11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0.88  

0.85  

0.84  

0.82  

0.82  

0.78  

0.71  

0.55  

0.67  

0.63  

0.60  

0.61  

0.57  

0.54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0.97  

0.96  

0.95  

0.94  

0.93  

0.91  

0.88  

0.86  

0.86  

0.84  

0.81  

0.80  

0.78  

0.77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0.12  

0.15  

0.16  

0.18  

0.18  

0.22  

0.29  

0.45  

0.33  

0.37  

0.40  

0.39  

0.43  

0.46  

0.03  

0.04  

0.05  

0.06  

0.07  

0.09  

0.12  

0.14  

0.14  

0.16  

0.19  

0.20  

0.22  

0.23  

0.33  

0.26  

0.21  

0.19  

0.14  

0.28  

0.14  

0.14  

0.10  

0.10  

0.10  

0.1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14-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零部件进口和出口上,国内企业主要选择一般贸易方式;而外商独资企业则主要选择  

加工贸易方式;中外合资企业在出口上主要选择加工贸易,进口则更多选择一般贸易。  

表8  

各类企业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比重  

国有  

民营  

中外合资  

外资独资  

进口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一般贸易  

0.69  

0.72  

0.77  

0.74  

0.71  

0.70  

0.65  

0.61  

0.71  

0.70  

0.75  

0.75  

0.78  

0.79  

加工贸易  

0.31  

0.28  

0.23  

0.26  

0.29  

0.30  

0.35  

0.39  

0.29  

0.30  

0.25  

0.25  

0.22  

0.21  

一般贸易  

0.92  

0.87  

0.78  

0.79  

0.73  

0.70  

0.65  

0.54  

0.65  

0.70  

0.75  

0.77  

0.79  

0.80  

加工贸易  

0.08  

0.13  

0.22  

0.21  

0.27  

0.30  

0.35  

0.46  

0.35  

0.30  

0.25  

0.23  

0.21  

0.20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0.54  

0.59  

0.52  

0.54  

0.61  

0.59  

0.52  

0.50  

0.49  

0.45  

0.35  

0.47  

0.48  

0.47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0.92  

0.91  

0.88  

0.89  

0.91  

0.90  

0.88  

0.87  

0.84  

0.81  

0.75  

0.80  

0.78  

0.75  

0.46  

0.41  

0.48  

0.46  

0.39  

0.41  

0.48  

0.50  

0.51  

0.55  

0.65  

0.53  

0.52  

0.53  

0.08  

0.09  

0.12  

0.11  

0.09  

0.10  

0.12  

0.13  

0.16  

0.19  

0.25  

0.20  

0.22  

0.25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三、我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中间产品的升级特征  

林桂军、何武(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约50%  

以上出口处于升级状态,出现降级的仅占出口金额的约7%左右。本文的一个主要目标  

是拓展这一研究,以中间品为重点考察不同类型企业和贸易方式在升级和降级中的作用。  

关于升级,一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思考,从产品层面,升级指所生产的产品从低  

附加值向高价值移动。从产业层面,升级指产业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  

向知识密集转移。从生产模式层面,升级是指从组装向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自  

主品牌制造商(OBM)和原始设计(ODM)转变。从能力角度,升级指厂商从生产  

到设计再到商业化、创新的转变(Gereffi,200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  

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所指的主要是这里的  

生产模式和能力方面的升级。实际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附  

加值低、技术水平低、产出-投入比低、质量低等方面。单独使用附加值和技术水  

林桂军、何武(2015)在估算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降级)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最终品和零部件。本文以  

下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口径有所差别,在考察我国装备制造业不同类型企业升级(降级)时,本文采用的是中间品,  

不包括最终品。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118日。  

提升产品的质量也经常作为一个升级的指标。“质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实质上,质量是指消费者  

购买某一商品所追求的目标,也可泛称“性能/价格比。例如汽车的安全性,食品的营养含量,一双鞋的耐用  

性,或者机器的性能等等。所谓低质量是指消费者单位货币支出不能获得其预期的消费目标,例如,买一双鞋,  

预计可以穿3年,结果只穿了3个月。此类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15-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平作为升级的指标,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片面性。一是如果使用巨大的投入来实现产品  

的高附加值或高技术水平,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经济的。二是产品虽然具有高附加值  

或者高技术的特征,但是没有市场份额,这也不能称为是升级。  

实际上,不论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是提高技术水平,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产  

品的单位价值,但是,单价高并不意味产品就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还需要综合  

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和所投入的成本两个因素。基于附加值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定  

义由于忽略了产品的销售额和成本两个因素,所以,本文选择使用  Kaplinsky升级  

指数来衡量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或降级)趋势。  

Kaplinsky升级指数强调某一产业和产品是否升级需要同时考虑产品的单价和  

市场份额两个因素的变化。如果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都上升了,则表明该产业或产  

品实现了升级;如果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都下降,那么说明该产业或产品出现了降  

级;如果产品价格上升而市场份额下降,或市场份额上升但价格下跌,则不能判断  

是升级还是降级(KaplinskyReadman2005)。  

假设某国n总共有K种产品出口,从t-1时期到t时期Kaplinsky升级指数的一般  

表达形式为:  

t,t- 1  

t,t- 1  

Kaplinsky_Upgrade_index    

n    

t,t- 1  

=  

i= 1  

K    

X  |RRX ni   >1⋂RRPni     >1  

ni    

t    

1  

 

t= 1X tni    

K    

其中: i= 1,2,3,KXt    

ni    

=该国产品i出口在时间t占世界的比重;  RRX ni    

t,t- 1  

=t  

t-1期之间相对出口份额的变化;  RRPni    =tt-1期之间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  

t,t- 1  

公式(1)表示,同上一期相比,如果一国相对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和相对价  

格变化均大于 1时,则该国的产品出现升级。     Kaplinsky升级指数范围为在 01  

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越多商品处于升级的过程中,数值为  0时表明 t时期国家或产  

n中没有产品实现升级,数值为1时表明一国全部产品出现了升级。  

估算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 Kaplinsky升级指数所需的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  

UN  Comtrade数据库,采用  HS2002六位编码,由于  2012年和 2013年数据缺失  

较多,所以所选取的样本时间为 2002年到2011年。为了方便呈现装备制造业升级  

的情况,将 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进行依次比较,即     2005年比 2002  

年,2008年比2005年,以及  2011年比2008年,考察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升级情况。  

以下是根据公式(1)的估算结果。  

从本文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包括零部件)主要由外商独  

资企业主导,而且主要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从表 9上半部分的结果看,外商  

独资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加工出口升级的范围最大,2002-2005年、2005-2008年和  

2008-2011年三个时间段,外商独资企业零部件加工出口总额中有  62%的产品出现  

升级。在一般贸易方面,民营企业的零部件出口升级范围最大,三个时期平均升级  

金额占比57%。此外,外资独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的加工贸易零部件出口升  

Kaplinsky降级指数的构造与升级指数类似,同上期相比,如果一国出口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均小于1,则认  

为产品出现降级。详见林桂军、何武(2015)中的描述。  

-16-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级范围也突出,三个时期平均升级金额占比分别为52%47%。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升  

级也呈现逐渐增强的势头,2008-2011年间,一般贸易出口升级达到54%。但在加工  

贸易方面,国有企业在2005-2008年时间段升级比重达到67%以后,2008-2011年期间  

升级比重下降到20%。最近一个时期,合资企业的发展令人担忧,不论在一般贸易还  

是在加工贸易,零部件的升级速度都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9下半部分是各种类型企业出口降级的比重。在加工贸易出口方面,合资企  

业的降级最为严重, 2008-2011年期间,合资企业出口产品降级的比重超过   30%  

其次是国有  

企业,近一  

表9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中间品升(降)级比重  

个时期一般  

升级降级  

贸易方式  

企业类型  

2002-2005年     2005-2008年      2008-2011  

贸易降级稍  

突出,降级  

比重    17%  

总体上,出  

口产品降级  

比重最小的  

是民营装备  

制造企业,  

尤其是在一  

般贸易上,  

2008- 2011  

期间,其零  

部件一般贸  

易降级比重  

一般贸易民营  

0.46  

0.38  

0.29  

0.37  

0.61  

0.16  

0.52  

0.57  

0.19  

0.02  

0.01  

0.00  

0.14  

0.23  

0.01  

0.00  

0.66  

0.58  

0.47  

0.81  

0.65  

0.64  

0.67  

0.61  

0.10  

0.02  

0.05  

0.01  

0.04  

0.08  

0.03  

0.16  

0.58  

0.61  

0.54  

0.29  

0.60  

0.62  

0.20  

0.09  

0.17  

0.36  

0.12  

0.04  

0.33  

0.16  

0.07  

0.02  

独资  

国有  

合资  

 

 

加工贸易外资  

民营  

国有  

合资  

一般贸易国有  

合资  

外资  

 

 

民营  

加工贸易合资  

国有  

民营  

外资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  

只有4%。在加工贸易方面,外资独资企业出口降级的比重最小,合资和国有企业  

降级的比重最大,2008-2011年期间,外资独资企业零部件加工出口降级比重只有  

2%,而合资和国有企业则分别为33%16%  

10和表  11汇总了 2008-2011年期间,我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按出口金额  

排在前三位的升级和降级的零部件。如本文上述分析所示,国有企业在一般贸易方  

面也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升级势头。根据表  10,国有装备制造企业一般贸易最主要  

的升级零部件为“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占2011年自身零部件总出口的  

比例(以下简称“占比)是8.8%。其次是电动机、发电机及旋转式变流机的零件。  

根据上文的分析,外商独资和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面均  

表现出很强的升级势头。从表 10中可以看出,外商独资一般贸易最主要的升级零  

部件为“起重机、推土机、筑路机等工程机器的其他零件,占比3.1%,加工贸易  

主要升级零部件为“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数据存储部件,分别占  

11.5%11.1%。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最主要的升级零部件都  

为“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分别占比11%39.4%  

-17-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表102008-2011年各类企业装备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主要零部件  

(按出口金额排前3位)  

升级企业类型   HS 编码出口占比  

说明  

854140  

850300  

843149  

848190  

870829  

850300  

843149  

848190  

847330  

854140  

870899  

871419  

841191  

841590  

850490  

850780  

853690  

902290  

854140  

847170  

847150  

854140  

847170  

853400  

8.76  

2.69  

2.64  

3.28  

2.20  

1.69  

3.05  

2.82  

2.51  

11.00  

2.81  

2.76  

6.56  

2.49  

1.43  

2.31  

0.92  

0.48  

11.52  

11.10  

7.38  

39.42  

6.18  

3.64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电动机、发电机及旋转式变流机的零件  

起重机、推土机、筑路机等工程机器的其他零件  

阀门、龙头、旋塞及类似装置的零件  

车身(包括驾驶室)的其他零件、附件  

电动机、发电机及旋转式变流机的零件  

起重机、推土机、筑路机等工程机器的其他零件  

阀门、龙头、旋塞及类似装置的零件  

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附件  

国有  

合资  

独资  

民营  

国有  

合资  

独资  

民营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机动车辆用的其它零件、附件  

其他摩托车零件、附件  

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螺桨发动机的零件  

空气调节器设备的零件  

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及电感器的零件  

其他蓄电池  

其他连接用电气装置,线路V1000V  

X射线设备零件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数据存储部件  

 

 

 

 

至少由一个中央处理部件及一个输入和输出部件的数据处理设备以外的处理部件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数据存储部件  

印刷电路  

资料来源:由中国海关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的数据整理得到。  

注:“合资代表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代表外资独资企业占比为零部件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  

林桂军、何武(2015)估算出了排名前5种升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和零部件,  

但只有两种产品(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和数据存储部件)在表10中得到反映。产生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估算只涉及到零部件产品,而前面的估算是针对我国装备制  

造业的整体出口。即使这样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我国数据处理设备  

零部件(HS847330)的升级主要来自外商独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而数据存储部  

件(HS847170)的升级则主要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加工出口。  

11列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口降级的产品。根据上文,国有企业的  

升级和降级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上。从表  11中可以看出,国有装备制造企业  

一般贸易最主要的降级零部件为“其他柴油机的零件,占比 3.1% 。其次是数据  

处理设备和摩托车零部件,占比分别为 1.8%1.6%;此外,国有加工贸易降级主  

要来源于“数据存储部件,占比10.1%。本文所分析的四类企业中,合资企业是  

升级最少、降级最多的。表 11显示,在一般贸易中,合资企业降级最主要的零部  

件为“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占比13.4%。加工贸易方面,其主要降级  

这5种产品包括: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器(HS847130)、有线电话电报(HS851790)、船舶(除游览、油  

轮、冷藏船外。HS890190)、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HS847330)和数据存储器(HS847170)。  

如上所述,该类零部件属于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工出口中升级的产品。  

-18-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表11  

2008-2011年各类企业装备制造业出口降级的主要零部件  

(按出口金额排前3位)  

降级企业类型   HS 编码出口占比  

说明  

840999  

847330  

871419  

854140  

841590  

853400  

854140  

852910  

847990  

850720  

841290  

847990  

847170  

853710  

853650  

853400  

852990  

852290  

900211  

903290  

870870  

841590  

852290  

851690  

3.09  

1.75  

1.59  

13.44  

3.96  

2.99  

9.06  

1.07  

0.71  

1.31  

0.35  

0.32  

10.09  

1.22  

0.85  

9.61  

5.88  

4.66  

0.96  

0.28  

0.23  

2.97  

0.95  

0.55  

其他柴油机的零件  

国有  

合资  

独资  

民营  

国有  

合资  

独资  

民营  

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附件  

其他摩托车零件、附件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空气调节器设备的零件  

 

 

 

 

印刷电路  

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  

无线电话广播、电报、电视的发送和接收设备的天线、反射器及零件  

84章未列名的其它具有独立功能机器的零件  

其他铅酸蓄电池  

航空航天发动机及液压动力装置的零件  

84章未列名的其它具有独立功能机器的零件  

数据存储部件  

电力控制或分配盘、板、台等,V1000V  

开关,线路V1000V  

印刷电路  

 

 

 

 

无线电话广播、电报、电视的发送和接收设备、电视摄像机、照相机、投影机的零件  

声音重放、视频录制和重放设备的其他零件、附件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机及缩片机用物镜  

自动调节或控制仪器及装置的零件及附件  

机动车辆的车轮及其零件、附件  

空气调节器设备的零件  

声音重放、视频录制和重放设备的其他零件、附件  

电热水器、电加热器、电热理发器具、电熨斗及其他家用电热器具的零件  

资料来源:由中国海关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的数据整理得到。  

注:“合资代表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代表外资独资企业占比为零部件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  

零部件为“印刷电路,占比9.6%。林桂军、何武(2015)发现,相机、投影仪、  

摄像机镜头(HS900211)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排在前   5位的降级产品,从表  11  

中可以看到,该产品的降级主要来自外商独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  

综合表 10和表 11来看,我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此升彼  

降”的关系。例如,加工贸易方面,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数据存储部件  

HS847170)”上呈现升级,而国有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上为降级。合资企业在空  

气调节器设备的零件(HS841590)一般贸易出口上出现降级,国有企业则在加工  

贸易上升级。但是这两类企业也有“共升的产品,如电机设备等零部件  

HS850300)的一般贸易出口,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同时呈现升级态势。  

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为加工贸易)和民营企业(主要在一般贸易方面)是我国装  

备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力量。未来的政策改革应该思考如何构建灵活的体制,鼓励这类  

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里的分析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在加工贸易,民营企业的一  

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中“光敏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HS854140)”都呈现升级。  

然而,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也存在“同降的产品,如84章未列名的其它具有独  

立功能机器的零件(HS847990)”,该产品在这两类企业的一般贸易中都表现为降级。  

-19-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四、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过去10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不论在产量还是出口方面,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产品升级也处于良好的态势。但是这一产业趋于进口高价中间品,出口相对低价中间  

品,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仍然偏低(林桂军、何武,2015)。那么,我国装备  

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偏低的问题应归咎于哪一类企业和哪一种贸易方式呢?  

全球价值链(以下也称GVC)地位指数是用来衡量企业所参与的全球价值链  

活动是高端还是低端。  

有多种方法衡量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如比较进口和  

出口中间品的科技水平((Baldwin    and  Lopez-Gonzalez  2013;施炳展, 2010),  

中间品出口的目的地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间品出口和进口的相对数  

量,  

中间品出口与进口的相对价格和出口产品中附加值的高低等。所生产和出  

口产品复杂程度的高低及是否具有创新性,均可以通过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体现出  

来,因此,本文采用中间品的相对价格高低来判断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整体水  

平,称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由于出口中间品的个体价格难以获得,所以本文采用中间品的出口金额除以出口  

数量代表出口中间品的单价,这样,一国产业n在时间tGVC地位指数可以写成:  

é  

(Xtni  Q  )  X    

ni    

t    

ù  

ni    

t    

nT    

GVC_Positiont    

n    

=  

K    

ê  

 

ú  

ú  

2  

t= 1  

ê  

(Xt    Q  ) X    

wi    

wi    

ë  

û  

t    

t    

其中:n=一国第 n个产业;K=该产业中间品的数目; i=其中第 i种中间品(i=  

1,2,3K); Xt  =时间t产业ni种中间品的出口金额;     Qt    

=时间t产业ni种中  

间品的出口数量; Xt   =时间t全世界中间品 i的出口金额; Qt    

=时间t全世界第i  

中间品的出口数量; Xt    

=时间t产业i所有中间品的出口总额。  

ni    

ni    

wi    

wi    

nT    

公式(2)表示一国中间品出口相对于世界的加权平均单价,如果本国出口的  

中间品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则计算得到的值大于 1,说明本国产品在价值链所处的  

地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值越大,该国在价值链所处的地位越高。  

计算我国装备  

制造业各类企业 GVC地位指数所用的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和  UN  Comtrade  

据库。将装备制造业对应的 HS2002六位编码名称中零部件、附件筛选出来,以及  

其名称说明中明显属于零部件范畴的编码,总共有 307个六位编码。同样考察每隔  

两年地位的变化情况,具体考察的年份为 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1年。以  

下是估算所得到的结果。  

12为我国各类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出口的相对单价(以企业中间品出  

GVC是英文globalvaluechain的缩写。  

Koopman等(2010)曾使用这一方法测算某一产业在GVC所处的地位,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一国处于某产业  

GVC上游环节,其出口中间品的数量要大于进口中间品的数量。  

详见BaldwinandLopez-Gonzalez2013)。  

胡昭玲、宋佳(2013)通过考察全体商品的出口单价,来研究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考虑到我国装  

备制造业加工贸易占比较大,因此通过中间品的出口单价来衡量其国际分工地位。  

对于公式(2)的解释,可进一步参阅林桂军、何武(2015)中的描述。  

-20-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口单价除以世界平均  

单价)。首先比较一般  

贸易和加工贸易出  

口,2004年之前,我  

国一般贸易在全球价  

值链中的地位总体上  

要高于加工贸易,但  

2005年后,装备制造  

中间品出口地位指数  

上升加快,加工贸易  

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总体超过一般贸  

表12  

中国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国有  

0.61  

0.58  

0.76  

0.56  

0.55  

0.63  

0.66  

0.56  

0.78  

0.72  

合资  

独资  

0.62  

0.50  

0.87  

0.57  

0.65  

0.68  

0.78  

0.66  

0.81  

0.77  

民营  

0.41  

0.74  

0.85  

0.59  

0.61  

0.63  

0.86  

0.59  

0.68  

0.62  

国有  

0.34  

0.36  

0.67  

0.60  

0.67  

0.47  

0.53  

0.75  

0.53  

0.57  

合资  

独资  

0.58  

0.63  

0.72  

0.74  

0.84  

0.69  

1.07  

0.94  

1.04  

0.82  

民营  

0.61  

0.33  

0.49  

0.45  

0.52  

0.69  

0.90  

0.95  

0.82  

0.77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0.58  

0.57  

1.05  

0.68  

0.67  

0.72  

1.36  

0.77  

0.84  

0.93  

0.72  

0.81  

0.98  

1.09  

1.07  

1.10  

1.70  

1.15  

1.19  

0.88  

资料来源:由中国海关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的数据整理得到。  

易。  

200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价值链地位指数达到最高,全球金融危机爆  

发后,无论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在     2009年后都略有下  

降。2006年之后,加工贸易的价值链地位指数平均要高于一般贸易。其中合资企  

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上的价值链地位指数都高于一般贸易的情  

况,只有国有企业,在一般贸易的地位高于加工贸易。  

2002年到2011年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平均水平看,不论一般贸易还是加  

工贸易,合资企业的价值链地位是最高的,排在其后的外商独资企业,之后才是民  

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所以,本土企业价值链地位偏低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  

值链地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除合资企业加工贸易  

外,在多数年份里,我国各种类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地位指数值都低于世界  

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四类企业的总体质量(即“性能/价格”比)可能存在问题。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过程中企业主体和贸易方式的结构特征。  

首先,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生产国和贸易国,外商投资企业所  

起的关键作用不能忽视。本文所得到的一系列结论可以支持这一观点。(1)在我国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初期,外商投资企业(包括独资和合资)曾占我国装备制造  

50%以上,虽然近年来产值份额逐渐下降,但是产值占比仍然达到   41%。所以,  

没有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不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  

都将大大削弱。(2)没有外商独资企业,我国将不是世界装备制造业第一贸易大  

国。2013年,外商独资企业装备制造业总出口占   47%,零部件出口占 55%,是我  

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和全球价值链的中坚力量。(3)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升级的范围  

通常在讨论价值链地位时,考察的是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的高低,如Koopman(2008)认为,我国加工贸易地  

位低的原因是因为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只有20%左右。本文讨论的价值链地位不是以国内增加值比例高低为参  

照,关注的是中间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而不管增加值是来自国内还是来自国外。  

应该说,本文的数据只能证明民营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与外商独资企业存在较小的差距。  

-21-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最大,特别是加工出口,有62%的产品出现升级。在一般贸易方面,外商独资企业  

也仅次于民营企业,升级覆盖52%的出口。  

第二,民营装备制造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2005年以后,不论在产值和  

出口上,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在一般贸易升级上的表现优于  

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上,民营企业正在成为外商投资企业最  

令人生畏的竞争对手。  

第三,过去10多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现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的变化。一个结  

构性变化是我国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日益趋向内向,外向型动力不足,引领开放的主  

要是外商独资企业,但其外向型的动力也在不断削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  

于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大、汇率升值和进口保护政策的影响。在进口存在保护的情况  

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内向型发展趋势的一个隐患是导致该产业出现低效率。其中  

必有大量没有资格参与国际贸易的产品,即“国际不可贸易品大量充斥市场,导致  

整体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二个结构性变化是2005年起我国装备  

制造业贸易开始从逆差转变为顺差,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装备制造业最终品的贸易上,  

零部件的进出口则总体处在平衡状态。从贸易方式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顺差将近90%  

来自加工贸易。从贸易主体看,2014年加工贸易顺差的69%来自外商独资装备制造  

企业。最终品贸易顺差远超零部件贸易的现象涉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又一特征,即我  

国装备制造业虽然也向国际市场上出口大量的零部件中间品(主要通过加工贸易),  

但价值链比较优势在最终装配环节。然而我国对中间品征低关税、最终品征高关税的  

贸易政策,制约了这一比较优势在一般贸易上的发挥。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三个结构性  

变化是大约在2004年后,进口零部件占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和进口零部件占  

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所需的中间品  

投入开始转向主要从国内市场采购。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民营企业,2011年我国民  

营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中,只有11%的零部件从国外采购。这一变化可能对全球贸易增  

长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通常贸易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GDP的增长。但是,全球金  

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贸易出现的一个新的特征是贸易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实  

际上,我国政府在确定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时,也将贸易的增长(6%)定位在低于  

GDP的增长水平(7%左右)。出现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成  

熟,中国和美国中间品国内采购的比重提高,当GDP增长时,中间品进口的增加并  

不明显,拉动的主要是国内采购的增加,因此,全球贸易的收入弹性降低(Constantinescu  

等,2015)。  

第四,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内向型发展日益增强的趋势下,加工贸易的作用更显  

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最终品和零部件的出口主要来自加工贸易。   2013年加工贸  

易出口占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为    65%,最终品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为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我国各类企业内向型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在危机爆  

发之前,企业的外销比例开始降低。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535日,  

-22-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专稿  

68%,零部件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也超过了 60%。没有加工贸易我国不可能成为  

世界装备制造业第一贸易大国,装备制造业也不能保持顺差的地位。  

第五,我国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出口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面均呈现升级,其  

主要动力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一般贸易上升级态势良好,中  

外合资企业的升级态势令人堪忧。  

最后,总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  

本土企业是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贸易方  

式看,一般贸易是造成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偏低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研究有以下政策含义。(1)鉴于企业内向型动力不断增强,国内产能巨  

大且过剩,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偏低,及我国价值链的比较优势在最终装配环节,  

应该考虑降低进口保护,缩小中间品和最终品关税上的差距。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在  

国内和国外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更大的竞争压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  

级;并使我国最终装配的优势在一般贸易中充分发挥出来。( 2)对于不同类型企  

业,我国的改革应该朝着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消除对民营装备制造业的体制  

约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  

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应该为这些企业提供公平的竞  

争环境,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3)发展和改革加工贸易的关键是延长其  

在国内的价值链,四个方面的政策至关重要,一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高端  

产品的加工进入我国;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有良好服务业的支撑,外商投资企业  

才更可能拓展其在国内的业务;三是降低加工贸易产品内销的壁垒,推动其与国内  

市场深度融合;四是大力提升加工贸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参考文献]  

陈爱贞、刘志彪,(2011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  

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胡昭玲、宋佳,(2013基于出口价格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3期。  

黄灿,(2014)《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进程及经济效应研究》博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林桂军、何武(2015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升级趋势,《国际贸易问题》第5期。  

施炳展,(2010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世界经济》第1期。  

唐晓华、李绍东,(2010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  

Athukorala  P.  C.,  and Yamashita  N.,2006)“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7,  233-256  

Baldwin,  Richard,   and  Javier  Lopez- Gonzalez,2013)“Supply-  ChainTrade:A  Portrait   of  Global  Patterns  

and  Several  Testable  Hypothesi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Working   Paper  18957,  National  Bu-  

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050  Massachusetts Avenue,  Cambridge,  MA 02138,  April.  

Constantinescu,  C,  A.  Mattoo   and  M.  Ruta,2015)“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  Cyclical  or  Structur-  

al?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WPS  7158.  

Gereffi,  Gary,  John  Humphrey  and  Timothy  Sturgeon,2005)“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s 12,  Issuel,  78-104.  

Greeaway  D.,  Hine R.  and  Milner  C.,1995)“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A  Cross  Indus-  

try Analysis  for  the  UK,The Economic  Journal  105, 1505-1518.  

-23-  

   


 

   

专稿  

《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  

Kaplinsky,  Raphael, Morris,  Mike,2006)“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Prepared  for the  Inter-  

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Kaplinsky,  Raphael  and  Jeffery  Readman,2005)“Globalization   and  Upgrading:  What  Canand   cannot  

be  Learnt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in  the  Wood  Furniture  Sector,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4, Issue  4,  679-703.  

Koopman, R., Z. Wang,  and S.J. Wei,2008)“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 Assess-  

ing the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NBER Working Paper No. 14109.  

Lardy,  Nicholas R.,1992)“Chinese   Foreign Trade,China  Quarterly  No. 131,  69-103  

Upward,  Richard,  Wang  Zheng  and  Zheng  Jinghai  ,2012)“Weighing  China′s   Export  Basket:The  Domes-  

tic  Content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  of  Chinese  Export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41,  Is-  

sue  2:527-43.  

(责任编辑  

Growth  Pattern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Global Value  Chain  

武齐)  

LIN  Gui-jun HE  Wu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pattern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firm  entities  in  the  

general  trade   and  the  processing   trade.  Kaplinsky  Upgrading   index  and  relative  

price  of  imports  to   exports  for  intermediate  goods  are   estimated  to  identify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rms  and  trade  modes in  the  up-  

grading  of  the  industry   and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Several  features  

emerge  from  the study.  First,  China  seems  to  have  adopted a  mix  of  import  sub-  

stitution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ond,  the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FOEs)  and  domes-  

tic  private firms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apid  expan-  

sion  of Chinas  capital  goods  production and  trade,  while, of  course,  the  contribu-  

tions  of  other  types  of  firms  includ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JV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ird,  Chinas   equip-  

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undergoing  three  major  structural  changes,  includ-  

ing   increasing  inward   looking   toward   domestic  market   by   all   the  firms,   the  

change  from  trade   deficit  to  surplus  and  rising   share  of  local  sourcing.  Fourth,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shown  a  strong  trend  of  upgrading  

in  both  the  general  trade  and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major  drivers  of  the  

upgrading  are  FOEs  and   domestic  private  enterprises.  Domestic  SOEs   have  also  

made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in  upgrading  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VEs  

is  a  matter  of  concern.  Finally,  domestic  firms  and  general   trade  are  mainly  re-  

sponsible  for  the  relatively  low  position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dustry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Keywords:  Global   value  chai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osition;  Growth patterns  

-24-  

   


上一条:杨水利:基于再集成的低端锁定突破路径研究


下一条:康振宇、徐鹏:全球价值链时代的中日贸易分析

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广东基地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